钢铁工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1%,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15%,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那么,钢铁行业即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这为我国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一条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实践路径。
近日,继水泥、电解铝行业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至此,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均已做好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准备。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原在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表示,目前绿电市场运行已经相对成熟,碳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但两者的协同发展存在着重复计算和激励问题。
全球碳市场要正式启动,还面对哪些挑战?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碳市场意味着什么?
国际的碳关税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挑战。过往,贸易竞争的核心要素主要围绕成本,如今,环境、社会以及治理(ESG)等非财务性指标,也逐步纳入了贸易考量的范畴,中国企业需要面对新挑战。
近日,COP29各缔约方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6.4条)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全球碳市场机制取得重要进展。
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几经推迟和反复讨论,最终赶在开幕首日批准了《巴黎协定》第6条第4款,正式启动了全球碳市场。
几十年来,在各地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防治水土流失之后,荒山变绿了,沟壑残垣平整了,入黄泥沙减少了。但直到这两年,人们才意识到,通过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效用可以换成真金白银。
全国碳市场成立三年以来,在推动企业降碳、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